其他帐号登录: 注册 登录

端午情怀

 二维码 380
作者:张忠仁来源:原创
文章附图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今日芒种,而明天便是我生命历程中的第八十八个端午节。我对童少年时代的几个端午节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些记忆都和我英年早逝的亲爱的母亲息息相关。有的使我感到甜蜜温馨,有的使我悲痛欲绝。以致母亲离开人间后的这七十多年间,我感到十分迷茫:究竟我爱端午节?还是恨端午节?期盼它来到?还是讨厌它的光临?

童年时母亲教我唱的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朗朗上口,文词优美而欢快。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家将端午节视为和春节并重的一年中的两个最重大的节日。每到这一天,全家人都要尽可能换上新衣裳,吃上母亲包的特别清香可口的粽子。因此,我们几个孩子总是特别期盼它的到来。1938 年那一年我们家搬到湘潭县城里,端午节的头几天,母亲更是郑重其事地将住在乡下的祖母接来,为的是要在节日里去照相馆里照一张“全家福”的相片,留作永远的纪念。在那个年代,穷人家照张相片,是一件非常奢侈的大事,可见父母亲对这个节日的重视。这是我们全家六口人生平第一次照相,是母亲和祖母生平唯一的一次照相,是我《岁月留痕》相片集中最珍贵的一张相片。每次翻阅这本书时,我的目光总要在这张老相片上,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心里感到特别的温馨。

儿时,每逢端午节,母亲都会一大早起来,将头天采集好的艾条、菖蒲、葛藤三样东西插挂在大门上,顿时,满屋子清香四溢,带来一股浓浓的节日气氛。母亲告诉我们,艾叶、菖蒲和葛藤散发的奇特芳香,是能够驱虫避邪保全家老少安康的。

儿时,每逢端午节,我们三兄弟起床时,母亲都会给我们换上干净的比较新一些的衣裳,在我们的脖子和手腕上,用五色线挂上她精心给我们编织的香包。香包色彩斑斓,十分漂亮。里面装有雄黄、朱砂和几种香料,母亲告诉我们是给我们避灾保安康的。挂好香包,给我们洗完脸后,还会用她右手食指蘸上雄黄酒,在我们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母亲没有上过学,一生中,也只是为了她三个心爱的孩子避灾保平安,学会在端午节写这个唯一的“王”字。

“童稚怎知屈子恨,年年惦记粽儿香。”儿时,每逢端午节,我们三兄弟,最盼望的还是母亲给我们包的粽子。头一天母亲会带我们去附近的河塘边,采集上一大篮子嫩绿的芦苇叶,回家后用清水浸泡在澡盆里,再用一个小木桶泡上糯米和红枣。到了晚上,母亲便聚精会神地在煤油灯下包粽子。母亲虽然没有念过书,但心灵手巧,干什么都有模有样,包起粽子来,不仅很快,而且个个看上去都非常漂亮,就像一件件艺术品似的。端午节早上,我们还在酣睡时,母亲会早早地起床,煮熟粽子和咸鸭蛋,准备好白糖,等待我们三只小谗猫尽情享受。这时她在一旁看着我们抢吃时的高兴劲儿,她的脸上也会绽放出特别开心的笑容。母亲包的粽子,不用肉,也不用豆,全是清一色的糯米和红枣,叫“枣粽”。这也是因为她为了三个心爱的孩子,用心良苦。因为“枣粽”的谐音是“早中”,她盼望孩子们吃了她包的棕子,都能读好书,将来高中状元。母亲包的粽子,特别清香可口。在她离开人世后的这七十多年间,我也每年端午节都吃粽子,品种越来越多,用料越来越精,价格越来越贵……但就是吃不出母亲包的粽子那种好的味道,更吃不出儿时享受母亲枣粽时那种美滋滋的心情。

儿时,有个端午节前夕,我们三兄弟闹着要母亲带我们去五六里地外的姜畲镇的涟水河边看赛龙舟。那时母亲有病在身,但不忍我们孩子扫兴。还是硬撑着有病的身子,在端午节那天,早上吃完粽子后,高高兴兴地带我们去看赛龙舟。那天是我最快乐的一个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母亲带着我们看龙舟竞赛的那个激动人心的热闹场面,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脑中。那天,涟水河的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河面,几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夺目,每条船上,船头有一人打鼓和指挥,船尾一人掌舵,中间便是二十多人分坐两排,负责划船。小伙子们激情澎湃,精神抖擞。随着三声铳响,各支船队争相竞发,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时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呐喊声……汇聚成了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七十多年前(1943 年)的那个端午节,母亲已重病在身,卧床不起。但还是为我们三个孩子如何过好端午节关心备至。她叮嘱外婆和姨妈像往常一样在门上挂艾条、菖蒲和葛藤;给我们换上干净的半新不旧的衣裳:在我们手腕和脖子上挂香包,额头上用雄黄酒写王字;早餐给我们准备粽子和咸鸭蛋。当哥哥要带我和弟弟去看龙舟赛时,她反复叮嘱我们要注意安全,三个人不能走散。临出门时还要我们每人带上三个粽子一壶水……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天我们兄弟三人,连蹦带跳,高高兴兴赶到河边,挤进人群,等着观看河面一字儿并排着的几条龙船快要起桨时,突然我家邻居赵叔叔神色慌张地跑来,告诉我们,母亲病危,父亲要我们立即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得知这个消息,对我们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心情顿时由十分欢乐,转化成极度悲伤。当我们一路小跑赶到家,冲向母亲病床前,只见母亲将一双泪眼,微微睁开,看着我们三个她最心爱的孩子,脸上居然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临终前,她还是放心不下她的几个孩子,也许是生命回光返照给予她的最后一点力气,她居然打起精神,当着外公、外婆、父亲、舅父、舅母和姨妈的面,将她的三个宝贝儿子,托付给舅父、舅母和姨妈。要他们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地照顾我们,也要我们像对待父母一样,一辈子孝敬舅父、舅母和姨妈。七十多年前端午节,那个和我心爱的母亲生离死别的时刻,是我一生中流泪最多,最为悲痛的一刻。真是刻骨铭心,至今记忆犹新,伤心不已。

自从母亲去世后,我怕引发伤心事,不再去看龙舟赛。但在 2003 年有次例外,因为母亲去世六十周年,我曾特地回故乡,在她的忌日端午节那天,邀了哥哥一道,去了三个地方,表示对我们亲爱的母亲的缅怀和凭吊。一个是当年母亲带我们看龙舟赛的涟水河边,一个是母亲去世时的故居,还有一处是母亲的墓地。在随后的半个月内,我在舅父家的自留地上修建了一个纪念父母亲和其他几位亲人的“思亲园”。园内除了立有几块纪念碑,还有父亲和后母的两座坟墓。

QQ图片20190703105240.jpg

今年端午节,是母亲去世七十六周年的忌日。如今,哥哥亦已辞世,去了黄泉,寻找爹娘。弟弟则远在惠州。为表达我内心的无限情怀,决定作文一篇以记之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帐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