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和保健品,能不能同时吃? 二维码
635
来源:网络 ![]() 作者简介 徐佳琳,加拿大UBC药学院博士研究生,向日葵儿童志愿者。本文首发在“向日葵儿童”。 相信你的身边一定也有很多笃信食补和保健品能治百病的人:
那么,保健品是否真的可以随意选择呢?
小李和老王的经历看着完全不同,其实,背后的科学原理是相似的:他们食用的保健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物和药物的效果。 吃保健品,可以事半功倍吗? 人们往往相信,有保健品和食补的加持,药物治疗可以事半功倍;然而,有时药物和保健品同时服用,药效反而会打折扣。 因为食物和保健品能够通过影响药物浓度,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药食同源。中国人常说,是药三分毒。用药后,很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体内药物浓度相关。 除去基因差异、性别、年龄、病理状态等生理和病理因素,在临床上,体内药物浓度也和进食相关:有一部分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是通过调整食物、保健品的摄入来控制。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对于人体而言,药物就像是个外贸进口的货品。所以,服药后,身体需要通过各种器官协同作用,把这个进口货“内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为己所用。 食物对药物有何影响? 很多化疗药物是通过肌肉注射或挂盐水的方式用药的:这就相当于货品进了海关的绿色通道,直接被运送上了高速公路体系(血液循环)。 这一方式确实快捷,可是要取得这样的绿色牌照也是有代价的:比如操作不易,需要定时去医院治疗;注射不光会带来疼痛,经常性的注射会造成对注射部位的长期刺激,引起静脉萎缩,等等。 对于大多数口服抗肿瘤药物而言,它们还是需要经过“海关”的审核,才能正式进入这个国家的商业体系。这个从审核到进入高速公路运输的过程就叫做吸收,往往发生在胃肠道(以小肠为主)。 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就相当于同一时间内,有两批外贸货品需要在海关通行:可想而知,如果货品A(食物)的量太大,海关一时审核不过来,那就会影响货品B(药物)的入关速度;食物还会影响肝脏血流量,从而增加肝脏代谢速度。 因此,进食本身就会影响部分口服用药的吸收。患者在口服用药的时候,需要参考用药指南,合理安排进食时间和进食量,以期达到最佳药物吸收。 食物对部分抗肿瘤药物吸收的影响(#此处仅列举了几个典型。食物对每个药物的影响需要参考药品说明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药物通过小肠吸收,正式进入血液循环这一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后,首先进入肝脏,然后随着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众所周知,肝脏是一个主要的“排毒”器官:如同进口货品的外贸公司会对货品贴上中文标签、甚至对货品拆分和重新包装一般,肝细胞也会对所有来自体外的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转化,这一过程称为代谢。 负责转化的药物代谢酶简称肝药酶。 事实上,除了药物,其他的外源异物——食物、营养品、保健品——人体摄入的几乎所有化合物都需要通过肝药酶进行代谢。 那么问题来了:当一个公司同时进口了两批不同的货品,但人手有限,可能来不及给所有的货品贴上中文标签、重新包装的时候,哪一批货享有优先权呢?如果工作人员在处理货品A的时候超负荷劳作、导致用力过猛而病倒,那么货品B的处理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吧? 大量的药物-药物、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就来自于这个加工处理的过程中。 例如,西柚汁富含呋喃香豆素,它会抑制最主要的肝药酶CYP3A4的功能,导致大量经由这个酶代谢的药物无法正常转化,因此在用药期间,一般需要避免服用西柚汁,也尽可能少吃柚子等富含呋喃香豆素的柑橘类水果。(延伸阅读:服用抗癌药期间,这些水果最好不要碰!) 中国人虽然没有喝西柚汁的习惯,但是很多人爱吃保健品。对于中国患者来说,这个不良反应是由患者服用的营养保健品引起。 保健品常由滋补食品和补益中药组成,一般,中西药物之间并无特殊配伍禁忌,可以同用。 但少数补益中药和某些中、西药物之间确有配伍禁忌,若同用,一方面不利于营养保健品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反应。 吃错药,后果有多严重? 现在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两个例子,先用老王所服用的保健品——银杏叶胶囊为例,看看它是如何影响药物代谢的。
由于银杏叶提取物会增强肝药酶活性,许多需要通过肝药酶代谢的药物在体内的降解速率就加快了,所以老王在同时服用银杏叶和奥美拉唑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会缩短,作用功效就打了折扣。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小李的例子中,用来增强免疫力、预防流感的紫锥菊胶囊抑制了肝药酶,造成通过肝药酶代谢的咖啡因降解速度减缓,兴奋作用就延长了。 只需停止服用紫锥菊和银杏胶囊,小李就可安心入眠,老王也可以控制好老胃病。 然而可以想见,对于肿瘤患者来讲,不当服用类似上述功能的保健品,其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因为很多肿瘤药物不良效应较强,保健品抑制肝药酶,就可能提高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保健品增强肝药酶作用呢,就会导致药物疗效降低,肿瘤进一步发展。 其实不止肿瘤药物,生活中的很多常用药——例如儿童感冒常用的美林(布洛芬)——都需要通过肝药酶代谢。 儿童机体尚未发育完全,肝药酶的功能与成人相比有一定差异:保健品对于肝药酶的作用程度就难以预测,因此,保健品对临床药物的影响不可知。 总结一句话就是:保健品可能有一定的功效,但考虑到食物摄取和保健品对药物吸收和代谢的影响,在给临床病人、尤其是儿童患者使用之前,需要格外谨慎。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大量三甲医院已陆续开设药学门诊;如有必要时,可向医师或药剂师咨询。 (感谢UBC医学院的贾为国教授为本文的撰稿和修改提供的宝贵建议) 下一篇雾霾到底会不会导致肺癌?
文章分类:
医药百科
|
|